關鍵詞 |
普洱三叉紫花白芨苗,四川瀘州白芨苗批發(fā),四川涼山白芨苗基地,陜西渭南白芨苗基地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類別 |
中草藥類 |
凈度 |
98% |
應用場景 |
花圃苗圃生產 |
等級 |
5 |
播種期 |
多季 |
繁殖方式 |
播種苗 |
盛花期 |
春 |
一、白芨種植技術
1、選地與整地
白芨喜歡生長在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中。因此,選地時應選擇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地塊。白芨地整地時要翻耕深度達到30厘米以上,清除雜草、石塊等雜物,使白芨地土壤充分疏松。同時,要施足基肥,一般每畝白芨施用有機肥2000-3000公斤、復合肥50公斤。
地域與人群適配指南
黃金種植帶:海拔800-1500米,年降水900-1300mm的云貴川丘陵區(qū)
潛力人群:有3年以上中藥材種植經驗,能接受3年回報周期,掌握基礎電商銷售技能的新農人
核心競爭優(yōu)勢
1. 多年生特性:一次種植可連續(xù)采收3-5年
2. 抗逆性強:病蟲害發(fā)生率僅為三七的1/3
3. 管理輕松:年用工量比天麻少40個工作日
4.種植周期短:3年即可采收,比黃精、重樓等縮短1-2年
5.土地利用率高:林下套種不占良田,畝產值提升3倍
6. 抗風險性強:無重大病害,2022年西南旱災中存活率達85%
白芨的種植管理
澆水:白芨生長初期要保持土壤濕潤,以利于白芨根系的生長。生長旺盛期要注意控制水分,防止積水導致白芨根部腐爛。干旱季節(jié)要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。
返鄉(xiāng)農人的逆襲故事
"種了半輩子玉米,不如三年白芨掙得多。"45歲的劉老板摸著自家連片的白芨田感慨。2018年他結束廣東打工生涯,帶著攢下的12萬元回鄉(xiāng),在農技站推薦下試種5畝白芨。
采用"遮陽網+林下套種"模式,既節(jié)省搭棚成本,又利用油茶樹遮陰。去年采收時,畝產鮮貨2200斤,按22元/斤收購價計算,扣除成本后凈賺28萬元,相當于過去種玉米15年的總收入
高產栽培技術要點
1. 地塊選擇:PH值5.5-6.5的砂壤土,前茬忌茄科作物
2.精細整地:深翻30cm后起壟,壟寬1.2m,行距25cm
3. 科學定植:3-4月栽種,種球間距15cm,覆土3-5cm
4. 水肥管理:現蕾期追施磷酸二氫鉀,雨季注意開溝排水
5. 病害防治:葉斑病用代森錳鋅800倍液,根腐病用枯草芽孢桿菌灌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