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麻種植技術供應天麻種子種苗菌種
產品名稱 |
天麻種植,天麻種子,天麻基地,天麻種植技術 |
面向地區 |
|
品種 |
天麻 |
類別 |
中草藥類 |
凈度 |
95% |
應用場景 |
家庭園藝 |
等級 |
5 |
播種期 |
多季 |
繁殖方式 |
播種苗 |
盛花期 |
多季 |
天麻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藥用歷史,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就有記載,當時稱之為赤箭,白居易曾有詩云:“香火多相對,葷腥久不嘗。黃耆數匙粥,赤箭一甌湯”。 到了宋代的《開寶本草》,才開始正式記載天麻之名。
蘇州評彈“唐宮驚變”中提到,唐明皇李隆基,每日清晨,調服一盅赤箭,作為滋補上品,然后再臨朝。在他登基不久,他的姑母太平公主,欲仿效祖母武則天,企圖謀權篡位,命潛伏在李隆基身邊的心腹宮女袁榮榮,在為其調試的赤箭粉中下毒,不料事泄陰謀敗露,事后唐明皇,仍服他的益壽真珍品赤箭粉。
赤箭究竟是何物,又何以能作為補益之珍品?宋代科學家沈括,在夢溪筆談中指出:赤箭,系現在的天麻。沈括認為:赤箭是草藥上品,除五芝之外,赤箭為,是神仙調理養生之上藥。李時珍也認為,補益上藥,天麻,世人止用之治風,良可惜也。清代醫學家張志聰,更為贊嘆天麻功同五芝,力倍五參,為仙家服食上品。可見前人對天麻之功的充分肯定。
天麻現在一般用于以下病證:
1、眩暈,頭痛。天麻是治療眩暈、頭痛的要藥,不論虛證、實證,均可隨證配伍應用。如肝陽上亢之眩暈、頭痛(如高血壓引起),常與石決明、鉤藤等藥同用;治風痰引起的眩暈、痰多胸悶者,常與半夏、白術等藥配用;若是偏正頭痛、頭暈欲倒者,又常與川芎配用。
2、肢體麻木,手足不遂,痹痛 。用于腦中風,手足不遂,偏癱,筋骨疼痛者,可與川芎、丹參等配用;用于痹痛,關節屈伸不利者,多與秦艽、羌活等藥同用;治老年人肢體麻木,手足麻木或顫動眩暈者,可單用。
3、驚癇抽搐。不論寒熱虛實,皆可配伍應用。如小兒高熱抽搐,常與羚羊角等藥同用;治小兒脾虛的慢驚風抽搐,則與白術、太子參等配伍。
天麻喜生長在林下陰濕,腐殖質較厚的地方,我國大部均有分布。每年冬春兩季采挖,9到12月,采摘的叫冬麻,皺紋細而少,質量優良,3到5月者,采摘的叫春麻,皺紋粗大,品質不如冬麻好。選擇天麻,總以色黃白,半透明,肥大堅實者,為佳,色灰褐色,外皮未去凈,體輕,斷面中空者為次品。
養生益壽服用天麻方法是將天麻研成細末,用溫開水送服,每天1克--2克。如調理疾病,則要注意配伍使用。
天麻煎煮時間需得當,不宜久煎。天麻的主要成分遇熱極易揮發。煎煮過久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。所以,天麻好先曬干研末,用煎好的湯藥沖服,或研末入丸、散服用。
查看全部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