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日喀則刺槐,刺槐,白花洋槐,西藏刺槐,13公分刺槐 |
面向地區 |
全國 |
園林用途 |
防護樹 |
落葉與否 |
落葉性 |
生長環境 |
露地 |
樹齡 |
5年 |
樹形 |
卵圓形 |
樹型 |
卵圓形 |
主要觀賞部位 |
花葉均可 |
形態特征
刺槐是落葉喬木,高10~25米;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,小枝灰褐色;羽狀復葉,小葉2~12對,常對生,橢圓形、長橢圓形或卵形,先端圓,基部圓至闊楔形,全緣;總狀花序花序腋生,花多數,花萼斜鐘狀,花冠白色,旗瓣近圓形,翼瓣斜倒卵形;莢果線狀長圓形,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;種子近腎形,褐色至黑褐色;花期4~6月,果期8~9月。
分布范圍
刺槐原產于美國,17世紀傳入歐洲和非洲,我國于18世紀末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,現甘肅、青海、內蒙古、新疆、山西、陜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等地具有分布,尤以黃河流域、淮河流域等地常見。
刺槐開花期同一地區常相差一周左右。土壤濕潤、氣溫高、風力小泌蜜豐富;陰雨、低溫、大風則泌蜜少或不泌蜜。7級以上大風則蜂蜜失收,遇5~6級大風,產蜜量也大為減少。如遇干熱風,能使花朵枯焦,花期縮短。高溫天氣泌蜜多,適宜氣溫為27℃。每群蜂產蜜30千克左右,多者可達50千克以上。氣溫超過25℃,大氣濕度達80%以上,土壤含水量高時,一群蜜蜂日進蜜量可達5千克以上。同一地方刺槐開花泌蜜期僅10天左右,不同地方開花期不同,一年中可連續多次轉地利用刺槐蜜源場地。因此,同一地方若栽種若干品種,各個品種花期交錯,可延長總的開花期,提高蜂群單產。也可選育和推廣泌蜜量大的品種,以提高產量。同一地區往往城市、村莊、陽坡等氣溫高處先開花泌蜜,而在山外、郊野、陰坡、林內氣溫較低處后開花泌蜜。因而,地形環境復雜的蜂場,花期往往延長,單群產蜜量高。海拔高度不同也能延長花期,提高產蜜量。生長旺盛的刺槐,開花較晚,但泌蜜量大。一般栽種6~7年后才能大量開花泌蜜。
刺槐底部的花先開,次中部,后頂部。先主枝,后側枝。花序底部的花先開,后逐漸推向。每朵花開放3天左右,單花泌蜜量3毫克。開放第2天的花才逐漸泌蜜,接近凋謝時泌蜜盛。刺槐花多葉少,呈現一片白色,表明植株強壯,泌蜜豐富。如花少葉多,遠望全樹綠中透白,則泌蜜量少。午前泌蜜大于午后。刺槐是泌蜜量很大的蜜源植物,開花數量多,且單花分泌的花蜜量也高,平均為2毫克(1.59~3.7毫克)。蜜色白而透明,不易結晶,具有芳香味,為蜜。
刺槐的栽培管理
刺槐用播種、扦插、插根、分案和嫁接等方法繁殖,但以播種為主。移植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芽萌動前進行,不需帶土球,棵根沾泥漿移植。因根系淺,平時管理中注意樹冠修剪,以減輕壓力,并立支柱,增強抗風能力。
刺槐萌芽力和根菇性都很強,受損傷后易萌發。保持水土能力很強,壽命較短。淺根性,側根發達,但多分布在20-30厘米的表土層中,在水溫和風口處易被吹倒和折斷。
刺槐的園林用途
刺槐樹體高大,枝葉茂密,可作庭蔭樹及行道樹,因其抗污染性強,宜為四旁綠化、工廠綠化樹種,也是優良的蜜源樹種;耐修剪,有枝刺,可作防范性的刺籬。刺拽為淺根性樹種,在綠化中要防止風倒。刺槐材質粗、質地硬,為礦柱、枕木、車輛等用材;樹皮纖維可造紙;花為優良的蜜源,亦可食用;種子可榨油。
刺槐對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氟化氫、氯氣、臭氧等具抗性,并對硫、氯、氟、鉛蒸氣具有一定吸收能力,滯粉塵、煙塵能力亦很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