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青岡櫟苗廠家,青云譜青岡櫟苗,青岡櫟,青岡櫟杯苗 |
面向地區 |
全國 |
園林用途 |
風景樹 |
冠幅 |
100cm |
落葉與否 |
常綠性 |
生長環境 |
露地 |
樹齡 |
1年 |
樹形 |
垂枝形 |
樹型 |
垂枝形 |
主要觀賞部位 |
觀葉 |
青岡櫟 9 ~ 10 月份種子逐步開始成熟,入冬后種子即可完全成熟,種皮由青轉褐色時即可采集。種子采集時可撿拾自然脫落的種子,也可以用竹竿輕打結實樹枝使種子脫落。種子采集后用水選的方法,去除空粒、壞粒或不成熟的種子,水選后放在室內陰涼處晾干,避免暴曬造成種子脫水或種殼開裂。
青岡櫟幼苗施肥能明顯提高苗木生長速度,佳施肥配比為 [N(99.5mg) +K2O(100mg) +P2O5(40mg)] / 株或 [N(0.626mg) +K2O(0.629mg) +P2O5(0.252mg)]/cm3 , 施緩釋肥時肥料用量可以減半,也可以噴施葉面肥,將肥料稀釋成 1% ~5% 的濃度噴施, 噴施時間一般為下午,每 15d 噴施一次,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。
在施肥的情況下,青岡櫟幼苗年可長到 30cm , 地徑 0.5~1cm 。
青岡櫟幼林較耐陰,適應性強,對土壤要求不苛刻,在花崗巖、板頁巖、砂礫巖、石灰巖、紅色粘土類及河湖沖積物發育的紅壤、山地紅壤、潮土上生長良好,土質以沙土、沙壤土、輕壤土佳,土壤適宜 pH 值為 5~6 ,但避免選擇過于貧瘠的山脊、山頂造林,以免造成生長不良,影響造林效果。青岡櫟對坡向和坡度沒有嚴格的要求,在土層和腐殖質層厚度 在中等以上的中坡、下坡、谷地和平地生長良好。
青岡櫟小苗造林前,要進行林地的清理,特別是針對荒地、皆伐作業等類似之地,先將林地內的樹枝、落葉、雜草、灌木等進行清理,并集中粉碎或選擇無風的天氣進行焚燒,在清理的過程中注意對原有幼樹和幼苗的保護;對于低質低效林改造、森林恢復或更新的林分,只需要對 栽植樹周圍進行雜草、雜灌的清理,以及及時清除影響其生長的林木或粗大的側枝。
青岡櫟 2 月上旬樹液開始流動,越冬芽開始萌發,因此,造林季節要適當提前,從每年的 11 月底到翌年 2 月初為適宜,雨水節氣之后造林的成活率明顯降低。
由于青岡櫟幼苗初期生長緩慢,頂芽優勢不明顯,適當密植不僅能抑制側枝生長,減少與主干的競爭,同時也能降低幼苗灼傷死亡率,青岡櫟純林的造林初始密度一般控制在 70 ~ 100 株 /667m2(2m × 3m 或 3m × 3m) 。
造林方法一般多采用實生苗造林,造林前應進行修剪枝葉,減去 2/3 以上的枝葉和過長的根系,并剪掉離地面 30 cm 以下的側枝。選擇在陰天或小雨天隨起苗隨栽植,根部蘸泥漿或用 GGR 蘸根,深栽踏實,并燒水即可。第二種方法為直播造林,在土壤疏松的山地,每穴播 5 粒種子,覆土 3~5cm ,冬播時覆土適當厚些。青岡櫟造林方式也可以采用截干造林,對于粗壯的苗木可以采取截干造林方式,截干部位離苗根部 10cm 為宜,截干造林苗木萌條健壯,生長快,抗逆性強,但幼弱苗木不可采用截干造林方式。
青岡櫟人工林主要病害是青岡霉病,發病部位為葉片,發病初期,葉片上形成散圓形黑色斑點,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林內撫育管理和改善林內衛生狀況,較嚴重時可噴灑石硫合劑進行防治。
主要蟲害為蛀干害蟲,吉丁蟲,其幼蟲蛀入基干韌皮部,啃食韌皮部后鉆入木質部危害木材,嚴重時造成植株枯死,可用煙熏或蟲眼插毒簽毒殺的方法進行防治。
全國青岡櫟苗熱銷信息